广丰羊肉粉是怎样做出来的

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南部的铜钹山,环境清幽,山民淳朴,没有过多的尘世忧愁。几百米的海拔高差,让铜钹山成为广丰高山区植物系最丰富的地方,为当地山羊的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县志记载,铜钹山人从唐代开始就野外放养山羊,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山羊肉是“滋阴壮阳”的上佳补品,是当地特色美食——羊肉粉的重要食材。

1957年,彭老爷子带着彭奶奶从四川重庆移居到铜钹山,并自创出羊肉粉秘方。在中国社会由于传男不传女的思想根深蒂固,如今已84岁高寿的彭老爷子早已把羊肉粉秘方传给了儿子。老彭因为排行老八,熟悉的人都叫他彭老八,十几年来他一直从事着炒羊肉粉的工作。彭氏羊肉粉因为选材新鲜、讲究,口感独特,在铜钹山当地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。

每天早上,老彭都要到三十多里路外的老李家买羊。老彭挑羊:一看动态,健康的山羊休息时多呈半侧卧姿势,人一接近立即跳起;二看皮毛,健康的山羊皮毛整洁,有光泽,用手抚摸,富有弹性。这样的山羊,往往肉质鲜美、口感上佳。下午,老李会把老彭挑选好的山羊宰杀后送过来,老彭一般把整羊切成四大块。冲洗羊肉的时候,先用水龙头冲掉羊肉上的血迹和屑沫,再用竹刷子细刷一遍,冲刷后的羊肉如同凝乳,闪烁着白瓷般的光泽。

煮,是中国饮食烹饪的基本方式之一,以水为介质的导热技法中,煮是用途最广泛,功能最齐全的方法。老彭在做着煮羊肉前的准备工作:通煤、烧火、添冷水。把洗好的羊肉放入锅中,羊肉有浓重的膻味,加橘子皮,可以有效祛除羊膻味。待羊肉全部入锅后,用一张大塑料膜闷在锅上,四周压严实,以防热气逸散,影响羊肉和汤的鲜味。

三个半小时后,老彭掀开了塑料膜,蒸汽弥散,空气里浸润着勾人的肉香。煮熟的羊肉,肉质松软,用筷子能轻松戳出小洞,这时候的羊肉就可以出锅了。剔羊肉是一项繁琐的工作,铜钹山羊肉粉对羊肉的考究很是挑剔:大骨、软骨、脆骨、筋、肥肉、羊油等下角料都必须剔除,以免影响羊肉的口感。

羊肉块出锅后,连同碎肉用力挤压,包裹起来。包裹好的羊肉已经冷却,需要回锅进行加热,统一羊肉的温度,让其软化,便于羊肉饼的压制。乳白的浓汤淋浇在羊肉上,汤的热量和鲜,给羊肉带来了更丰富的味觉层次。

压制羊肉饼的时候,铺上两层木板,压上石砖和磨盘挤出羊肉里的水分,力度的大小将决定羊肉饼的口感,简陋的地板上,挤出的水分缓缓滴淌在地上,一场美食的旅程即将开启。经过12小时的重物挤压,羊肉失去水分被压成饼状,鲜美的味道在此凝聚。 一般每3头羊可以压制12盘羊肉饼。

彭老二传承的是彭老爷子榨米粉的技术,这项技术是这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。夫妻俩的辛苦劳作,给三个孩子提供了安稳的生活。夜晚,是彭老二榨米粉工作的开始,精细加工存在于米粉制作的每一个环节,米粉的原料选自晚米,米质结构紧密,松软可口。浸泡过的大米加水用机器研磨,乳白色的米浆缓缓流入事先用布袋套好的桨桶。 米浆风干后,搅拌均匀。拧紧米袋,压上石头,经过6小时的压制后,米浆的水分会流失,变得硬化。

凌晨三点,远处的一点灯光在宁静阴寒的夜里显得和谐安详,每天这个时候,夫妻俩就忙活开了。妻子正往蒸汽炉灶里添柴烧水,彭老二把凝固的米浆捣碎,放入粉娘搅拌混合均匀。粉娘起一个发酵作用,可以增加米粉的黏度,粉娘的多少需要彭老二严格把关,多则烂,少则硬,十几年的经验使其配比无比准确。将配比好的米团放入搅拌机搅拌2次,搅拌的均匀与否是直接影响米粉口感的重要因素。

中国人最早将“蒸”带入厨房,也创造了海量的蒸制美食。妻子把搅拌好的米团端放在蒸汽炉灶台上,通过水蒸气的运作,使热量比较均匀的弥散于蒸桶中,整个过程需要三四分钟。米团蒸熟后倒入榨粉机,榨出来的粉团需多次回榨,直到黏性变强。等米粉全部铺散在沸水上,打捞出锅,倒进冷水里浸泡,冲洗,米粉遇冷收缩,变得圆润饱满,韧性十足。

破晓时分,就已经有客人来店里买米粉了。每天这个时候,老彭都会早早的到二哥这里收米粉,并去菜市场采购炒羊肉粉所需要的食材,辣椒和蒜苗是其主要配料。被雇佣的乡亲正在用娴熟的刀法对食材进行雕琢,切羊肉饼的时候,羊肉切片讲究大小整齐、厚薄一致。

“宁可食无馔,不可饭无汤”,炒羊肉粉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加入羊肉高汤,待汤水沸开,倒入切好的羊肉片,老彭为人豪爽,一碗羊肉粉至少会放八两羊肉。翻炒,依次放入酱油、醋、米酒,热水浸泡过的米粉下锅,撒上胡椒粉,下猪油,放辣椒,蒜苗,淋上盐巴,味精。

铜钹山羊肉粉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,关键在于它的味,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。米粉,羊肉,汤、配料和辅料的味道交织在一起,相互补充、渗透,圆底炒锅和马勺,能够充分搅拌锅内的菜肴和配料,在受热中充分混合各种味道。

羊肉粉的出锅也是有讲究的,首先倒出米粉,羊肉和配料再回炉翻炒一分钟后淋浇在米粉上。老彭做羊肉粉的手艺一流,远近闻名,外乡人经常慕名而来,一尝鲜香。吃羊肉粉要趁热,刚出锅的羊肉,肉质松软,肉筋和肥肉非常少,易于消化,咀嚼时软烂醇香。伴随着滚烫温度的米粉入喉,品尝羊肉粉的客人不时的吹油啜汤,满嘴泛着油光。

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,他们并不觉得辛苦,除了勤劳、相濡以沫的亲人,还有一路相伴的羊肉粉的味道,他们用平凡的双手,创造了舌尖上不平凡的美食。对于异乡的游子来说,羊肉粉不仅仅是一道美食,更是被保存在生活记忆中家乡的味道,无论身处多远,心里总会萦绕那一抹鲜香的味道.

© 2025-2035 上饶市大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友情链接:百度          山茶油